3-1击败墨西哥,中国女排在世锦赛迎来开门红,但比赛过程并不算顺畅。前两局一直处于被动,对手强势压制,现场氛围一度紧张起来。墨西哥的世界排名是第25位,中国队排名第5位,差距并没有在场上体现得那么明显。
为什么今天中国女排打得如此吃力?下面就从几条关键线索来梳理这支球队的现状。
主攻线方面,吴梦洁和庄雨珊都打满了世联赛,整体表现还算稳健,能够承担起世赛阶段的任务。可当李盈莹伤势恢复并被安排首发时,场上的变化就显现出来。健康的李盈莹无疑比吴梦洁更具全方位进攻能力,但她现在究竟恢复到什么程度,和同为主攻的吴梦洁相比,谁的发挥更具威慑力,球迷心里都明白一些。需要注意的是,李盈莹的状态直接影响着球队的进攻效率与二、三传的衔接。
副攻线则是本场的一大难点。世联赛阶段中国队的副攻表现并不理想,急需加强的二号位进攻和拦网在这场比赛里并未得到有效提升。高意被接连派上场,原本寄希望于她提高二号位的进攻强度与网前覆盖,但她的上场效果并不显著,第二局才打出个人的一记扣球,似乎并未真正扭转比赛节奏。替补的万梓玥同样未给球队带来明显帮助。主力副攻王媛媛在前两局的表现并不突出,直到第三局墨西哥队被对方的防守和失误拖累后,她才逐渐有更多得分机会。副攻群轮番上场但效果平平,究竟是个人能力不足,还是二传传球节奏、线路安排不合拍,仍然需要全面评估。
展开全文
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:从选人到用人,背后管理层和主帅组要不要更大胆地调整。明明球队还有袁心玥、杨涵玉这样的强力副攻却没有得到更多上场机会,是否是战略安排上的保守?这也是赛后需要正视的一个点。
接应与二传方面,队长龚翔宇的技术全面、但进攻端状态确实让人担心。若在强队面前不能发挥出稳定的输出,球队的整体攻击力将受到影响。替补接应是否能给予有效支撑?杨舒茗的上场机会被提及,但现场信心并不充足。二传张籽萱在本场比赛中也暴露出问题:她与副攻的配合不够默契,关键时刻心理波动较大,传球稳定性不足,导致进攻组织缺乏连贯性。她只有17岁,技术成长仍在路上,这也让人思考是否该让更有经验的老将参与带教,或者让中生代的球员如许晓婷等获得更多机会,帮助她在关键时刻稳住情绪、稳住传球节奏。
总的来看,这场胜利固然重要,但问题点仍然很多。如果中国女排要真正成为世界强队,不能只靠口号或让年轻球员“试错”来锻炼。为何在关键位置上没有更多的稳定性与深度准备?袁心玥、朱婷这样的顶级球员为何不在世锦赛阶段承担更多任务?有人说这是着眼2028年奥运会,但世锦赛的战术价值同样重要,不应被完全放在次要位置。
需要的是更明确的选人观念和更高的格局。回去之后,球队要认真反思:在选人用人上,是否该放开一些限制,给更多人机会,同时确保核心骨干在关键时刻能稳定输出。盼望球队在未来的备战中,能把阵容搭配和心理调适做得更扎实,让老将与年轻人形成有效的替补轮换,真正提升整体竞争力,朝着2028年奥运会的目标更进一步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